亲人去世三年内为什么不能贴红对联?

发表时间:2023-01-28 21:07

“对联”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,也是一种深厚的文化载体。因为它不仅灌输了劳动人民的感情,并且与民俗也融为一体。今天,春节,人们仍然有“贴春联”的习俗。

按照丧葬习俗的要求,亲人去世后三年内不能贴红对联。这是为什么呢?传统丧葬文化历史悠久,并在不断变化,完善和贴近现在的生活。

细分析总结下来有如下四点原因,并非是迷信。

1、出于避讳

自古以来,丧葬习俗就存在许多禁忌,很多地区都会把丧事称之为“白事”,亲人去世后,用白色挽联。因此,为了避讳和表示对死者的尊重,即使在一些喜庆的日子,家里有亲人去世也会选择不贴红对联。

2、对传统习俗的传承

西周“五礼”诞生后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丧葬习俗。例如,如果有一个老人死在家里,那么孩子必须守孝三年;还有就是,在办丧事期间孝子不能进邻居家的门,不能穿颜色鲜艳的衣服。

虽然现如今有很多中国古时的丧葬文化习俗都已经逐渐简化了,但在人们的心目中,古人的丧葬礼仪文化很多被传承了下来,依然会觉得古人的丧葬习俗就是最为正确的。古人们常说“死者为大”,他们认为无论对于死者生前是善是恶,去世了,他就值得被尊重,这是一种古人的生死观念。这些问题都是对传统社会习俗的一种传承。

3、对逝去亲人的悼念

虽然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,但是没有人希望自己所爱的人过早地离去。在古人的传统思想中,“三年”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数字。

古人非常重视孝道。一旦家中有长辈去世,那么不仅所有的娱乐活动都将禁止,而且家里还有适婚的年轻男女,也不能在老人死后的三年内结婚。这些都是对逝者的思念和尊重,是孝顺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。

4.年轻一代对逝者的感激之情

古人认为母亲怀胎十月生下一个孩子后,为了能够照顾孩子可能还会抱他三年。基于这一点,老人去世以后,作为儿孙应该守孝三年,以此来进行表示人们内心的感激之情。所以进而演化出,老人去世后三年内发展不能贴红对联。在过去,当人们在家中去世时,他们会在第一年贴白对联,在第二年贴黄对联,在第三年贴粉红对联,直至第四年恢复正常。现在,为了方便起见,大多数人家就索性什么都不贴了。如果你在春节期间在门上看不到春联,就代表着这个家庭在过去的三年里有一位亲戚去世了。